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九招十二式




近日樓價標升,社會民怨大增,人人都鬧政府漠視問題,溫總又訓誡曾特首「香港有深層次矛盾」,可能曾蔭權怕要「x痛」落台,所以財政司曾俊華昨日在立法會宣布9招,管樓宇銷售手法(簡稱曾九招),其中較重要的措施是,由現時規定開售前24小時發出售樓書及價單,大幅提早至開售的7日前發出售樓書及3日前出價單;超逾100伙的大型新盤,首張價單要提供最少50伙的價格,較現時最少20伙明顯增加。

另外,政府一改過往只規管預售樓花的新盤,昨日首度明確提出,已落成現樓的新盤,亦須遵守政府建議給地產建設商會制定的新指引。

大家對於這個稱為「九招十二式」反應不一,有議員認為規管不力,應為要立法規管,亦有測量師指難以杜絕發展商「擠牙膏」招數來抬高售價。其實,這班地產商又豈會「咁好死」,他們認為有利無損失才「照單全收」,他們照舊會繼續抬價牟利。

昨日的立法會會議上,余若薇指現時樓價高,是政府的投資移民計劃所造成,申請人只需要購買六百五十萬元的物業,即可以獲得居留權,這種「買樓送居留權」的做法,導致不少內地居民為了取得居留權,在香港置業,使香港的樓價高企。余若薇講法,是否全部有理,確實,香港的豪宅,不是個個有三粒星身份證的香港人買得起,全部都是內地這班暴發戶的天下。

香港樓價高企問題,70年代已出現,那時香港經濟騰飛,走出六七暴動同七三股災的陰霪,樓價以數倍上升,排隊買樓成為熱潮,當時的財政司夏鼎基,亦都要撰文作出警告。

70年代的樓價,睇這個樓盤廣告,是「四叔」個間,一層樓的售價要十幾萬元,有些七萬幾元就有交易,月供幾百元就可以,當時的香港人,只要勤勤力力,總有階級提升的機會,一定有機會置業興家。

不過,今日樓市畸形發展,有「三粒星」的香港人,連律師、醫師、工程師都話買不起樓,些80後青年訴苦,話結不成婚就因為買不起樓,據亞視新聞報導,一名樹仁大學經濟系學生話,已經入紙申請公屋,他們的同學,十個有八個都入紙申請,有些在預科已開始,這個畸形生態,香港要起幾多公屋才容納得起呢?

本人已經在去年十月,撰寫blog文,認為居屋應該復建,可以看市場而適量興建,不過,這個政府永遠都不會聽,因為他們買地產商怕,如果一次過推出全部貨尾居屋,就一定可讓地產商起更多豪宅,所以,這個特區政府推出幾多招,幾多式,香港人都買不起樓,不如「無招勝有招」。















4 個意見:

2010年4月22日 上午9:05 , Blogger shangri_la 提到...

To take nothing away from your argument, I must point out that it is very misleading to use that ad as a reference of how affordable property was back then. If you look closely, the ad said ‘十幾萬元’. If you have lived in Hong Kong long enough, you should know how this marketing gambit works.

 
2010年4月22日 晚上7:04 , Blogger 狂徒誌 提到...

shangri la兄:

我list出這個70年代廣告,並無任何意思,都是同大家看看當年樓價同物價的情況,不過,當年如果你勤力同有儲蓄的話,都可以置業,現時呢,真是痴心妄想

 
2010年4月23日 上午8:23 , Blogger Pucca 提到...

居屋真係應該要有,因為好多人係靠先買居屋,然後再換私人樓;又或者有啲新婚夫婦收入唔係低到可以申請公屋,但能力還可以供居屋,咁就可以安居樂業。我有對夫婦朋友都係喺10幾年前由買第一間屋係30年樓齡嘅舊樓,到幾年便可以買到青衣盈翠半島,中間佢哋嘅收入唔係有大幅增加。而家好難有呢種方式去養大間屋。

 
2017年6月28日 下午6:56 , Anonymous 匿名 提到...

狂徒誌, 你這是誤導文, 你沒有指出70年代的平均用入, 已我所知, 當時月入只得一,二百元, 何來有錢買月供幾百的樓呢?
我80年代時, 食百粥,油條只是5仙, 2017年約要20元, 現在人工約二萬, 70年代約100倍, 假如70年代樓7萬, 現在700萬樓, 如果你說70年代努力能買樓的話, 現今的人也是可以的.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