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議和中之伊李問答節錄」

(圖片來自: 《中國近百年歷史圖集》,香港七十年代出版社,1975)
1894年,中日兩國因朝鮮問題,爆發中日甲午戰爭。自1894 年7月至1895年3月,中國軍隊海陸皆輸,經營 多年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廷被迫講和,派張蔭桓、邵友 濂為議和代表到日本,囂張的日本,嫌他們官階太低,迫令 他們即日回國,指定他們以李鴻章為談判代表,因為同李鴻章談 判,因為可任由魚肉。


清廷迫於無奈,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與日本代表伊籐博 文、陸奧宗光,進行和談。

和談於1895年3月20日在馬關(日本下關)春帆樓開始。 雙方經過五次商談,李鴻章要求先議停戰,後議和約,伊 籐博文態度強硬,且得寸進尺,提出更苛刻不能接受的條件, 舉行第三次會議,李鴻章不得不放棄先議停戰要求。期間, 李鴻章遭暴徒小山豐太郎槍擊,槍傷左頰。 日本恐李鴻章藉槍傷回國,惹來歐洲列強交涉,遂許停戰。方第四次談判,日方出示一個開天殺價的和約草稿,威嚇李鴻章接受。在第五次談判上,日方出示和約修正底稿,逼迫李鴻章在「允」、「不允」兩點上表態。
現將第四次會議紀錄撮要,讓大家知道當時伊籐博文是那麼

中堂(李鴻章)閱後云: 即以此已譯三端開議,第一賠款二萬萬,為數甚巨,不能擔
伊: 減到如此,不能再減,再減則款更巨矣
李: 賠款如此,固不能給,更巨更不能給,還請少減
伊: 萬難再減,此乃戰後之事,不能不如此
李: 此次賠款,必借洋債,洋債為數既多,本息甚巨,中國將有
李: 中國戰後聲名頗減
伊: 中國財源廣大,未必如此減色
李: 財源雖廣,無法可開
伊: 中國之地,十倍於日本,中國之民四百兆,財源甚廣,開源
(中間略去)
李: 果照此數寫明約內,外國必知將借洋債,方能賠償,勢必以
伊: 借債還款,此乃中國之責
李: 不能還則之如何?
伊: 已深知貴國情形為難,故減至此數,萬難再減
李: 總請再減
伊: 無可再減
李: 台灣全島,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強讓
伊: 此係彼此定約商讓之事,不論兵力到否
李: 我不肯讓,又將如何?
伊: 如所讓之地必須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東各省,將如
李: 此日本新創辦法,兵力所已到者,西國從未全據,日本如此
伊: 中國吉林黑龍江一帶,何以讓與俄國?
李: 此非因戰而讓者。
伊: 台灣亦然,此理更說得過去
李: 中國前讓與俄之地,實係甌脫(意思即佈滿廢墟的無人地帶
伊: 尺土皆王家之地,無分荒涼與繁盛
(中間略去)
李: 總之現講三大端,二萬萬為數甚巨,必請再減,營口還請退
伊: 駁只管駁,但我主意不能稍改,貴大臣因願速定和約,我亦
李: 賠款還須請再減五千萬,台灣不能相讓
伊: 如此當即遣兵至台灣
李: 我兩國比鄰,不必如此決裂,總須和好。
伊: 賠款讓地猶債也,債還清,兩國自然和好。


(圖片來自:《中華民國史畫》第一冊,近代中國出版社,台北,1978)
從這項紀錄看到,日本對賠款和割地兩事非常強硬,李鴻章那麼費盡唇舌,都無法扭轉大局,於是被迫於1895年4月17 日,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 列島予日本。
不過,這個恃強欺弱的伊籐博文,也沒有好的下場,190
2 個意見:
春帆樓現在是一家著名旅館,在正門旁特設展覽館,「介紹」馬關條約的簽署,免費進場
展館中央模擬擺設了當年中、日雙方談判的會場,周圍則展出雙方代表的一些文物,例如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等人的書法等
這間「春帆樓」,展示中國的國恥,讓大家不能磨滅的國仇家恨。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